江源[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教授]

江源[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 教授、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博士、博導;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學;景觀生態學與城市生態環境

教育背景

1978-1982: 大學本科,西北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學專業

1982-1984: 碩士研究生,西北大學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植被地理學方向

1991-1996: 博士研究生,聯邦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aet Karlsruhe)地學生物學系,地生態學和地理學研究所,地生態學方向

研究領域

資源生態學、植被生態學、城市生態學、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生態學、植物地理學、恢復生態學

研究經歷

1977-1978: 知青,陝西省長安縣杜曲公社

1984-1990: 教師,西北大學地理系

1996 - 今: 教師,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前資源科學研究所)

1999-2001: 德國研究協會(DFG)訪問研究員,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

2004-2005: 亞洲理工學院(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資源環境與發展學院訪問教授,泰國

2005-2006: 瑞典農業科學大學(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保護生物學系,瑞典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CBM)訪問教授

教學科研經歷

1984-1990: 西北大學地理系任教期間

1. 承擔“植物學基礎與植物地理學”課程的全部課堂教學和野外實習任務

2. 承擔“水土保持林草”課程的全部教學及野外實習任務

3. 參加“八五”攻關課題子課題“黃土高原典型區綜合治理與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工作

4. 參加賀蘭山植物和植被資源考察工作

1991-1996: 在德國完成博士論文期間

1. 指導地生態學專業學生綜合野外實

2. 參加建設規劃自然保護區的研究工作

1996 - 今: 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期間

1. 本科教學“城市生態學”課程的教學任務(1998年)

2. 本科教學“植物地理學(包括野外實習)”課程的教學任務(2000、2001年)

3. 研究生學位基礎課“自然資源生態學”(1997-2004年)

4. 研究生學位基礎課“高等自然地理學(景觀生態部分)”(1997-2003年)

5. 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1999-2007年總計24人)

6. 培養碩士研究生(1997-2004):共培養碩士生10人,其中6人已經畢業

7. 協助和單獨培養博士生(1999-2004):共培養3人,其中1人已經畢業

8. 科研項目、獲獎與論文參考其相關內容

科學研究

主持項目

1白扦(Picea meyeri)年輪形成與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關係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面上項目)。2018-2021

2 中國北方山地針葉林生長的時空分異及其對水熱條件的回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項目)。2017-2021

3 北京地區黃芩的生態適宜性及資源特徵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共建項目建設計畫----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50萬元。2015-2017

4 東江浮游藻類群落對生境回響關係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由申請項目)。2013-2016

5 重點流域水生態功能三級四級分區研究。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流域水生態承載力調控與污染減排管理技術研究”項目:第二課題。2012-2015

6 全國生態系統類型分布與構成的現狀評價。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項目。2012-2013

7 華北蘆芽山白杄徑向生長節律的氣候回響及其垂直變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由申請項目)。2012-2015

8 土地利用變化影響下的區域生態系統回響及適應性管理。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重點項目。2010-2012

9 基於樹木生長與生境關係定量解析的華北水源地高山林線景觀形成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由申請項目)。2009-2011

10 重點流域水生態功能一級二級分區研究。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流域水生態功能分區與質量目標管理技術項目”第二課題。2008-2010

11 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景觀結構與格局變化及其生態效應。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課題。2009-2010

12 生態城市和宜居城市研究。廣州市城市規劃局番禺區分局。2009

13 中草藥資源數量、質量與生境關係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項目。2008-2009

14 適合廣西高速公路生態建設用的主要植物物種篩選。北京路域生態工程有限公司。2007-2010

15 深圳市城市整體規劃修改編-生態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專題。深圳市規劃局與深圳市環保局。2006-2007

16 道地藥材生態適宜性分析技術研究及適宜生產區區劃。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課題。2006-2009

17 華北高山、亞高山草甸多尺度空間格局及其可持續利用範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由申請項目)。2006-2008

18 農村土地問題與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項目。2005-2006

19 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北京師範大學項目。2005-2006

20 水利工程的生態影響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合作課題。2005

江源 江源

21 公路路域生態技術研究(第四子課題)。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2004-2007

22 Study on Sustainable Land and Biologic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ailand. ASIA Fellows Awards. Founded by the Asian Scholarship Foundation(亞洲學人基金項目)。2004-2005

23 北京市東靈山、百花山風景名勝區草甸及景觀變化測量與評價(第一課題)。北京市園林局項目。2004-2005

24 基於地理因素、景觀結構和生境特徵數據的賀蘭山生物多樣性格局測度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由申請項目)。2004-2006

25 Economic incentive measures and managerial policy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west China(西部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經濟激勵措施與管理政策)。福特基金會。2002-2004

26 西部地區公路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對策研究(第二課題)。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2002-2003

27 山地效應溫度空間分異及其對植被景觀作用機理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由申請項目。2000-2003

28 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利用/覆蓋變化與區域生態安全研究。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2000-2002

29 海河流域生態變化趨勢與控制對策研究。“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子課題。2000-2002

30 北京市門頭溝區“十五”規劃和2015年遠景目標研究。北京市門頭溝區計畫委員會。2000-2001

31 Study o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 problems and policies in urba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城市環境保護的政策體系研究—中國城市垃圾管理體系中的問題與政策)。福特基金會。1999-2001

32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統工程。北京師範大學自然科學研究項目。1998-1999

33 珠江三角洲地區景觀結構研究。北京師範大學自然科學青年教師基金項目。1997-1998

34 轉化糖方法在環境生態研究領域中的套用前景及其結果可訂正性和可比性的試驗與理論分析。教育部留學回國基金。1998-2000

作為副主持或主要參加人完成的課題

35 深圳市生態安全體系建設課題。深圳市環境保護局。2009

36 北京北柴胡野生資源的調查及有效成分累積規律與生境因子相關性的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項目。2004-2006

37 內蒙古大青山生態影響評價項目。北京水利水電科學院項目。2004-2005

38 新疆北水南調工程沙害防治與生態產業建設關鍵技術開發與示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2004-2005

39 黃土高原地區退耕還林(草)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私人成本與社會收益的衝突及可能解決途徑。中美學術交流中心項目。2001-2003

40 草地與農牧交錯帶生態系統重建機理與最佳化生態—生產範式。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課題(973)。1999-2004

41 土地利用與覆蓋變化及其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九五”重大項目課題)。1998-2002

學術論文

2017年

Jirui Gong, Min Liu, Sha Xu, Yuan Jiang, Yan Pan, Zhanwei Zhai, Qinpu Luo, Lili Yang, Yihui Wang. Effects of light deficiency on the accumulation of saikosaponins and the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Bupleurum chinense DC. in China.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7, 99: 179-188.

Lingnan Zhang, Yuan Jiang*, Shoudong Zhao, Xinyu Kang, Wentao Zhang, Tan Liu. Lingering response of radial growth of Picea crassifolia to climate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Northwest China. Trees, 2017, 31(2): 455-465.

丁思洋, 朱文泉, 江源, 董滿宇, 鄭周濤. 基於RS與GIS的中巴經濟走廊生態現狀評價.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 53(3): 358-365.

李文卿, 江源*, 趙守棟, 張凌楠, 劉錟. 六盤山地區油松樹輪寬度年表與多尺度標準化降水指數的關係. 生態學報, 2017, 37(10): 3365-3374.

2016年

Jiao Ding, Yuan Jiang*, Qi Liu,Zhaojiang Hou, Jianyu Liao, Lan Fu, Qiuzhi Peng. Influences of the land use pattern on water quality in low-order streams of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China: A multi-scale analysi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51: 205-216.

Liang Jiao, Yuan Jiang*, Mingchang Wang, Xinyu Kang, Wentao Zhang, Lingnan Zhang, Shoudong Zhao.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radial growth of Picea schrenkiana along elevations of the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northwest China. Dendrochronologia, 2016, 40: 117-127.

Lan Fu, Yuan Jiang*, Jiao Ding, Qi Liu, Qiuzhi Peng, Muyi Kang.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macroinvertebrate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 in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southeast China.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2016, 31(1): 21-35.

Enzai Du, Wim de Vries, Wenxuan Han, Xuejun Liu, Zhengbing Yan, Yuan Jiang*. Imbalanced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China's forests.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6, 16(13): 8571-8579.

Lingnan Zhang, Yuan Jiang*, Shoudong Zhao,Manyu Dong, Han Y.H. Chen, Xinyu Kang.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radial growth of conifer species to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long altitude gradient: Pinus tabulaeformis in the Hela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 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 2016, 64(4): 509-525.

魏希文,繆麗娟, 江源,Nath Reshmita,崔雪峰. 基於分層分區法的中國歷史耕地數據的格線化重建. 地理學報, 2016, 71(7): 1144-1156.

劉琦, 江源*,丁佼,侯兆疆,付嵐. 東江流域主要支流溶解性有機質污染特徵初探. 自然資源學報, 2016, 31(7): 1231-1240.

劉錟, 江源*. 地形對賀蘭山高山林線分布高度的影響.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 5: 586-590.

郭媛媛, 江源*, 董滿宇,文岩,王明昌,焦亮. 1961-2013年華北晉冀山地和黃土高原區樹木生長季變化趨勢. 資源科學, 2016, 38(4): 758-767.

王炳欽, 江源*,董滿宇,文岩. 1961-2010年北方半乾旱區極端降水時空變化. 乾旱區研究, 2016, 33(5): 913-920.

丁新原,周智彬,徐新文,王永東, 江源,魯晶晶,常青. 鹹水滴灌下塔克拉瑪乾沙漠腹地人工防護林土壤水鹽動態. 土壤學報, 2016, 53(1): 103-116.

2015年

Enzai Du, Wim de Vries, Xuejun Liu, Jingyun Fang, James Galloway, Yuan Jiang*. Spatial boundary of urban ‘acid islands’ in southern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 srep12625.

YuanJiang, Yiping Zhang, Yuanyuan Guo, Muyi Kang, MIngchang Wang, Biao Wang. Intra-Annual Xylem Growth of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at Its Upper and Lower Distribution Limits on the Luyashan Mountain in North-Central China. Forests, 2015, 6(11): 3809-3827.

Wentao Zhang, Yuan Jiang*, Ming-chang Wang, Ling-nan Zhang and Man-yu Dong. Topography-and Species-Dependent Climatic Responses in Radial Growth of Picea meyeri and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in the Luyashan Mountains of North-Central China. Forests, 2015,6(1): 116-132.

Yuan Jiang, Bing-qin Wang, Man-yu Dong, Yong-mei Huang, Ming-chang Wang, Biao Wang. Response of daily stem radial growth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 semi-arid area of North China. Trees, 2015, 29 (1): 87-96.

Lan Fu, Yuan Jiang*, Jiao Ding, Qi Liu, Qiu-zhi Peng, Mu-yi Kang, Li-zhu Wang. Spatial variation of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 subtropical river system of southeasternChina.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of Aquatic Ecosystems, 2015 (416): 17.

Jiao Ding, Yuan Jiang*, Lan Fu, Qi Liu, Qiu-zhi Peng, Mu-yi Kang. Impacts of Land Use on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a Subtropical River Basin: A Case Study of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Southeastern China. Water, 2015, 7(8): 4427-4445.

Liang Jiao, Yuan Jiang*, Wen-tao Zhang, Ming-chang Wang, Lin-nan Zhang, Shou-dong Zhao. Diverg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factors in the radial growth of Larix sibirica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northwestChina. Trees, 2015, 29 (6): 1673-1686.

王明昌,劉錟, 江源*,康慕誼,王彪:中國北方中部地區近五十年氣溫和降水的變化趨勢。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1(6):631-635。

郭媛媛, 江源*:環境因子對樹木形成層活動及木質部發生影響的研究進展。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1(6):613-619。

張文濤, 江源*,王明昌,張凌楠,董滿宇:蘆芽山陽坡不同海拔華北落葉松徑向生長對氣候變化的回響。生態學報, 2015, 35(19): 6481-6488。

王彪, 江源*,郭媛媛,王明昌:蘆芽山白杄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和氮含量隨海拔梯度的變化。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5,51 (5): 540-544。

任斐鵬, 江源,董滿宇,張平倉:基於遙感和GIS的流域社會經濟數據空間化方法研究。長江科學院院報,2015,03:112-116。

趙守棟, 江源*,焦亮,王明昌,張凌楠,李文卿:ARSTAN程式和R語言dplR擴展包進行樹輪年表分析的比較研究。生態學報,2015,22。

王彪, 江源*,王明昌,董滿宇,章異平:蘆芽山不同海拔白杄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動態。植物生態學報,2015,07:746-752。

張文濤, 江源*,王明昌,張凌楠,郭媛媛:使用MiVnt圖像分析系統進行樹木年輪細胞特徵研究的嘗試。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2:154-159。

陶岩,段問宇,卜慶國,王新民, 江源*:內蒙古中東部高速公路路塹陽坡植被恢復效果研究。安徽農業科學。 2015。43(23):198-201。

2014年

YuanJiang, Wen-tao Zhang*,Ming-chang Wang,Mu-yi Kang andMan-yu Dong. Radial growth of two montane dominant conifer tree species in responses to climate in North-Central China. PLOS ONE, 2014, 9(11), e112537.

En-zai Du, Yuan Jiang*, Jing-yun Fang, Wim de Vries, Inorganic nitrogen deposition inChina's forests: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98 (2014): 474-482.

王輝,江源,崔玉娟,王明昌,邵雪梅,劉春蘭:長白山紅松和魚鱗雲杉年輪細胞尺度參數對氣候要素的回響。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0(3):293- 297。

張凌楠,江源*,張文濤,王輝,董滿宇,趙守棟:樹輪—氣候回響研究中氣象數據選擇探究———以賀蘭山油松為例。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0(4):402-406。

李文卿,范寬,劉穎慧,張凌楠,江源*:六盤山地區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徑向生長對氣候因子的回響。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0(1):105-109。

呂樂婷,彭秋志,郭媛媛,劉穎慧,江源*。基於SWAT模型的東江流域徑流模擬。自然資源學報,2014,29(10):1746-1757。

葉春,王博,李春華,葉斌,江源,孔祥龍。沉水植物黑藻腐解過程中營養鹽釋放過程。中國環境科學, 2014,34(10):2653-2659。

2013年

Manyu Dong, Yuan Jiang, Dayong Zhang, Zhengfang Wu: Spatiotemporal change in the climatic growing season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1960-2009.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3, 111 (3): 693-701.

Hui Wang, Xue-mei Shao, Yuan Jiang, Xiu-qi Fang, Shao-hong Wu.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radial growth of Pinus koraiensis along elevations of Changbai Mountain in northeastern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3, 289: 333-340.

黃曉霞,江源,丁佼,和克儉,張勇,秦雨。廣西公路建設對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影響。熱帶地理,2013,33(1): 70-75.

江源,彭秋志,廖劍宇,李敬瑤。浮游藻類與河流生境關係研究進展與展望。資源科學,2013,35(3):461-472.

董滿宇,王炳欽,廖劍宇,江源,邢開雄。近50 年東江流域極端降水事件變化特徵。資源科學,2013,35(3):521-529.

呂樂婷,彭秋志,廖劍宇,江源,康慕誼。近50 年東江流域降雨徑流變化趨勢研究。資源科學,2013,35(3):514-520.

王珊,於明,劉全儒,周雲龍,江源,付嵐,孟世勇。東江幹流浮游植物的物種組成及多樣性分析。資源科學,2013,35(3):473-480.

廖劍宇,彭秋志,鄭楚濤,呂樂婷,江源,康慕誼。東江乾支流水體氮素的時空變化特徵。資源科學,2013,35(3):505-513.

張健楓,伍永秋,潘美慧,江源,康慕誼。東江上游地貌特徵與水繫結構關係分析。資源科學,2013,35(3):496-504.

2012年

Manyu Dong; Yuan Jiang; Chutao Zheng; Dayong Zhang:Trends in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throughout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60-2009.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166–167 (2012) 201– 206.

Yuan Jiang,Zhenyu Ding,Qiuzhi Peng,Jianyu Liao,Leting Lv.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rresponding Factors of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Southeast China. Researc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Earth Sciences. 2012, 4(4): 448-459.

Wentao Zhang, Yuan Jiang , Manyu Dong , Muyi Kang , Haochun Y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dial growth of Picea meyeri and climate along elevations of the Luyashan Mountain in North-Central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 265:142-149

Zhen-yu Ding, Yuan Jiang, Jian-yu Liao, Qiu-zhi Peng, Le-ting Lv, Chu-tao Zheng. Heavy Metal Signatures of Highly Anthropogenic Developments from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in Southeastern China.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1493-1498.

G.C. Xu, M.Y. Kang, Y. Jiang. The 1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cological Modelling: Adaptation to the Policy-oriented Livelihood Change in Xilingol Grassland, Northern China.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13: 1668 – 1683

M. Liu, A. Bárdossy, J. Li, and Y. Jiang: Physically-based modeling of topographic effects on spa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patterns through radiation and wind. Hydrol. Earth Syst. Sci., 2012,16: 357-373

Min Liu, András Bárdossy, Jing Li and Yuan Jiang: GIS-based modelling oftopography-induced solar radiation variability in complex terrain for data sparse reg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iFirst, 2012, 1-28

段錦,康慕誼,江源。東江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研究。自然資源學報. 2012,27(1): 90-103

董滿宇,江源,楊浩春,王明昌,張文濤,郭媛媛。蘆芽山林線白杄生長季徑向生長動態。植物生態學報。2012,36(9):956-964.

董滿宇, 江源, 王明昌, 張文濤, 楊浩春。蘆芽山林線華北落葉松徑向變化季節特徵。生態學報。2012,32 (23).

楊艷剛,江源,張文濤,李雪飛。山西蘆芽山林線附近土壤水分空間分布特徵及其影響因素。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2,28(2):120-127.

彭秋志,康慕誼,廖劍宇,江源。河段水質壓力目標管理模式的概念與方法。環境科學學報。2012,32(10):2625-2632.

黃曉霞,江源,熊興,和克儉,張勇。水生態功能分區研究。水資源保護。2012,28(3):22-27

2011年

Manyu Dong, Yuan Jiang, Wentao Zhang, Yangang Yang and Haochun Yang .Effect of alpine treeline conditions on the response of the stem radial variation of Picea meyeri Rebd. Et Wil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 2011, 59(4): 729-739.

Deyong Yu; Yuan Jiang; Muyi Kang; Yuhong Tian; Jin Duan. Integrated Urban Land-Use Planning Based on Improving Ecosystem Service: Panyu Case, in a Typical Developed Area of China.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SCE, 2011. 137(4): 448-458

Muyi Kang, Guangcai Xu, Yuan Jiang, Yanhong Qin, Jin Duan. Better Way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ith Region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SLCP) in Loess Plateau Region,China. Proceeding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BMEI 2011, IEEE Press, 4: 844-852 (EI)

Meifang Yan, Xinshi Zhang, Yuan Jiang & Guangsheng Zhou: Effects of irrigation and plowing on soil carbon dioxide efflux in a poplar plantation chronosequence in northwest China.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11, 57, 466-474

江源, 王博, 楊浩春, 劉全儒, 周雲龍。 東江幹流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特徵及與水質的關係. 生態環境學報. 2011,20(11): 1700-1705

任斐鵬,江源,熊興,董滿宇,王博。東江流域近20 年土地利用變化的時空差異特徵分析。資源科學,2011,33(1):143-152

王博,劉全儒,周雲龍,熊興,江源。東江幹流底棲動物群落結構與水質生物學評價. 水生態學雜誌。2011,32(5):43-49

陶岩, 江源, 顧衛, 田育紅。草灌植被護坡群落中草本對灌木生長的競爭關係研究。東北師大學報( 自然科學版),2011,43(2):140-144

王博,梁志誠,任斐鵬,熊興,江源。東江幹流富營養化評價及區域差異性研究。環境污染與防治,2011,33(6):15-18

章異平,江源,劉全儒,任斐鵬。放牧對五台山高山、亞高山草甸牧草品質的影響。生態學報,2011,31(13):3659-3667

張文濤,江源,董滿宇,楊艷剛,楊浩春。蘆芽山不同海拔華北落葉松徑向生長與氣候因子關係的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1,47( 3):304-309

2010年

江源,章異平,楊艷剛,徐軍亮,劉全儒:放牧對五台山高山、亞高山草甸植被-土壤系統耦合的影響。生態學報,2010,30(4):837-846

Qingzhu Gao, Muyi Kang, Hongmei Xu, Yuan Jiang, Jie Yang: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n for the semi-arid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in china. Catena, 81 (2010): 196–202. doi:10.1016/j.catena.2010.03.002

閆美芳,張新時,周廣勝,江源:不同樹齡楊樹人工林的根系呼吸季節動態。生態學報,2010, 30( 13) : 3449-3456

閆美芳,張新時,江源,周廣勝:主要管理措施對人工林土壤碳的影響。生態學雜誌,2010,29(11):2265-2270

熊 興,江源, 任斐鵬,董滿宇,田育紅,雷一鳴:東江下遊河網區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對水體的生態影響。自然資源學報,2010,25(8):1320-1331

肖雁青,江源,張文濤,馬濤,閆世軍,李智,張文生: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主要有效成分的區域差異及聚類分析。

資源科學,2010,32(9):1821-1828

王維,江源,張林波,傅澤強,周來東,丁優彬:基於生態承載力的成都產業空間布局研究。環境科學研究,2010,23(3):333-339

董滿宇,江源,任斐鵬,吳正方:近50a來北方農牧交錯帶氣溫變化趨勢及突變分析。中國沙漠,2010,30(4):926-932

董滿宇,江源,李俞萍,任斐鵬:近46年來東江流域降水變化趨勢分析。水文,2010, 30(5): 85-90

趙鳴飛,劉全儒,康慕誼,江源,孟世勇,王菁蘭:東江幹流河岸帶植物群落類型分布格局研究。自然資源學報,2010,25(9):1547-1555

董滿宇,江源,熊興,任斐鵬:1959~2004 年東江流域氣溫變化特徵分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6(6):733-737

王維,張哲,江源,劉孝富,許超:基於生境適宜度的成都震後大熊貓生境評價。環境科學研究,2010,23(9):1128-1135

潘美慧,伍永秋,任斐鵬,董一帆,江源:基於USLE的東江流域土壤侵蝕量估算。自然資源學報,2010,25(12):2154-2164

朱 源,康慕誼,江源:賀蘭山針葉林結構與多樣性的海拔格局。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9):44-46,49

2009年

江源,黃曉霞,劉全儒,和克儉,楊艷剛:五台山高山、亞高山草甸植物多樣性格局分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5(1):91-95

黃曉霞,韓京薩,劉全儒,江源,和克儉:小五台亞高山草甸植物化學成分研究。草業學報,2009,16(3):1-8

楊艷剛,江源,張文濤,王耿銳:蘆芽山林線附近華北落葉松莖幹生長特徵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係。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9,15(2):169-174

Yuan Zhu, Yuan Jiang, Quanru Liu, Muyi Kang, Eva M. Spehn and Christian Koerner. Elevational trends of biodiversity and plant traits do not converge—a test in the Helan Range, NW China. Plant Ecology. 2009, 205:273–283 (DOI 10.1007/s11258-009-9616-1)

Yang Yan-gang, Jiang Yuan, Zhang Wen-tao, Dong Man-yu: Stem Radial Growth Features of Picea meyeri Responding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the Treeline of Luya Mountain. IEEE, 2009

肖雁青,江源,李壘、張文濤、李俞萍、張文生:北京西部山地黃芩主要有效成分與不同環境條件的關係研究。中草藥,2009,40(8):1291-1296

江源,楊艷剛等,蘆芽山林線白杄與華北落葉松徑向生長特徵比較研究。套用生態學報,2009,20(6):1271-1277

任斐鵬,江源,楊艷剛、李俞萍、陶岩:野生北柴胡根資源量與地上植株形態關係研究。資源科學,2009,31(6):985-993

江源,任斐鵬,肖雁青,張文濤,李俞萍,熊興:基於GIS與群落調查的北京市野生北柴胡資源量測算。自然資源學報,2009,24(6):1080-1089

董滿宇,江源,肖雁青,任斐鵬:黃芩分布區主要氣候要素變化趨勢時空特徵分析。中國農業氣象,2009,30(4):569-574

董滿宇,吳正方,江源:近百年來中國東北與日本北海道地區氣溫變化對比。地理科學,2009,29(5):684-689

2008年

黃曉霞,韓京薩,劉全儒,江源,和克儉:小五台亞高山草甸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其營養成分研究。草業科學,2008,25(11):5-12

董煒華,殷秀琴,顧衛,江源,劉繼亮:公路路域植被不同演替階段土壤動物群落特徵。土壤學報,2008,45(4):678-685

陶岩,江源,顧衛,王耿銳:公路邊坡植被恢復中草-灌配置模式實驗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30(6):70-73

章異平,江源,劉全儒,陶岩,王耿銳:放牧壓力下五台山高山、亞高山草甸的退化特徵。資源科學,2008,30(10):1555-1563

陶岩、周道緯,江源,王耿銳,松嫩平原鹼化草甸中5種豆科植物的分布格局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4(5):539-544

朱源、康慕誼、江源、劉全儒:賀蘭山木本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的海拔格局。植物生態學報,2008,32(3):574-581

2007年

康慕誼,朱源,劉全儒,蘇雲,江源:賀蘭山高山草甸的群落生態學研究,中國草地學報,2007,29(1):13-18

朱源,康慕誼,劉全儒,蘇雲,江源等:賀蘭山高山草甸生物多樣性和地上生物量的關係。2007,13(6):771-776

朱源,康慕誼,劉全儒,蘇雲,江源:賀蘭山針葉林結構特徵與種類組成的比較,地理研究,2007,26(2):305-313

黃曉霞,江源,劉全儒,黃秋如:小五台亞高山草甸與生境關係分析。植物生態學報,2007,31(3):437-444

Changhui Peng, Hua Ouyang, Qiong Gao, Yuan Jiang, Feng Zhang, Jun Li, Qiang Yu. Building a “Green” Railway in China.

Science, 2007, Vol. 316:546-547 (SCI 收錄)

Yuan Jiang, Muyi Kang, Yuan Zhu and Guangcai Xu. Plant Biodiversity Patterns on Helan Mountain, China. Acta Oecologica,2007,32(2): 125-133 (SCI 收錄)

Yuan Jiang, Muyi Kang. Agriculture Based Identification of Land Use Factors for Improving Sustainable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orthern Thailand — A Case Study in the Chiang Mai Provi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 14(2007): 382-390 (SCI 收錄)

江源,陶岩,顧衛,劉永兵,余海龍:高速公路邊坡植被恢復效果研究。公路交通科技(科學技術版),2007,24(7):147-152

晏曉林,顧衛,江源,戴泉玉,孟強:公路路域生態工程技術套用的系統化設計研究。公路交通科技(科學技術版),2007,153-158

顧衛,江源,余海龍,晏曉林,沈毅:我國北方地區邊坡客土噴播技術套用現狀與問題。公路交通科技(套用技術版),2007,03:36-39

姜偉,顧衛,江源,叢建鷗:草灌植物淺細根系固土的三軸實驗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套用技術版),2007,03:40-44

劉永兵,江源,顧衛,晏曉林,戴泉玉:路域植被護坡工程表土保護效果評價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套用技術版),2007,03:45-48

戴泉玉,晏曉林,顧衛,江源,劉永兵:西北半乾旱區公路下邊坡植被建植技術的對比實驗。公路交通科技(套用技術版),2007,03:50-52

晏曉林,江玉林,顧衛,沈毅,江源:公路路域生態工程技術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套用技術版),2007,03:35

陶岩,劉永兵,顧衛,江源,余海龍,宴曉林,戴泉玉:客土噴播在西北半乾旱區公路邊坡植被恢復中的套用。公路交通科技(套用技術版),2007,03:53-57

李煒民,江源,李延明,黃永梅,李曉兵:東靈山風景區草甸資源退化評價與管理措施。資源科學,2007,29(4):70-76

朱源,江源等:賀蘭山高山草甸的生物多樣性和地上生物量關係研究。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接受

朱源,江源,劉全儒,熊敏:基於等面積高度帶劃分的賀蘭山維管植物物種豐富度的海拔格局研究。生物多樣性,2007,15(4):408-418。

朱源,康慕誼,劉全儒,江源,蘇雲,趙登海,和克儉,陶岩等:賀蘭山針葉林物種密度的通徑分析。山地學報,2007,25(4):469-474。

朱源,康慕誼,劉全儒,江源,和克儉:賀蘭山油松和青海雲杉交錯區的物種豐富度研究。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7,15(3):1-6

余海龍,顧衛,江源,劉永兵:半乾旱區高速公路邊坡不同年代人工植被群落特徵及其土壤特性研究。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7,16(6):22-24

黃曉霞,江源,劉全儒,黃秋如:小五台亞高山草甸植物種分布的生境條件解釋。草業學報,2007,16(6):408-418

2006年

高清竹,何立環,江源:黃河中游砒砂岩地區土地利用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評價。生物多樣性,2006,14(1):41-47

黃曉霞,江源,顧衛,戴泉玉,沈毅,晏曉林:GIS支持下的中國西部公路建設生態影響區劃。生態學報。2006,26(4):1221-1230

顧衛,江源,張春禹,劉楊,晏曉林,沈毅:厚層基質噴附技術在半乾旱地區高速公路生態恢復與重建中的套用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套用技術版)。2006, 09:157-160

陶岩,江源,顧衛,劉永兵,何凡:內蒙古中部高速公路邊坡植被恢復研究。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6,12,Vol.4. 61-66

2005年

曹彤,江源,宋陽,和克儉:陝北種植業土地利用與農業投入關係的典範對應分析。資源科學,2005,27(4):56-62

江源,黃秋如,韓京莎,黃曉霞,劉全儒:小五台山亞高山草甸物種分布與溫度關係研究。套用生態學報, 2005,16(7):1213-71217

江源,黃曉霞,黃秋如,劉全儒,韓京莎:小五台亞高山景觀尺度光、溫、水指數與植被關係研究。地理學報,2005,60(4):698-704

許紅梅,高清竹,江源,趙雲龍:黃河中游砒砂岩地區長川流域植被蓋度及其動態分析。中國沙漠,2005,25(6):880-885

2004年

Shi-kui Dong, Yuan Jiang, Quan-ru Liu and Xiao-xia Huang: Effect of altitudinal gradient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sub-alpine meadow on the Xiaowutai Mountain in Northern China. 2004,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48(2): 529-532 (SCI 收錄)

蕫世魁,康慕誼,江源:北方農牧交錯帶的農業結構調整與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2004,中國草地。26(3):59-64

高清竹,楊劼,宋炳煜,江源:黃河中游砒砂岩地區長川流域生態用水分析。2004,自然資源學報。19(4):499-507

Shi-kui Dong, Y. Jiang, M.J. Wei, R.J. Long, Z.Z. Hu and M.Y. Kang: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soil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in pastures of perennial grass mixtures in the alpine regio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 2004,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rch. 42, 727-735 (SCI 收錄)

高清竹,江源:黃河中游砒砂岩地區長川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分析。地理科學進展,2004,23(4):52-62

黃曉霞,江源,顧衛,戴泉玉,沈毅,晏曉林:中國公路生態研究的國際比較及展望。公路交通科技,2004,21(4):165-168

戴泉玉,江源,沈毅,晏曉林:西部地區公路建設的生態影響區劃。公路交通科技,2004,21(7):37-40

2003年

黃曉霞,江源,劉全儒,黃秋如,戴泉玉:小五台山亞高山草甸生物多樣性的空間格局。2003,地理學報。58(2): 186-192

熊慧波,周燕芳,江源,耿侃:扎魯特旗土地利用變化中的生態損益估算。2003,乾旱區研究。20(2):98-103

Jiang Yuan, Kang Muyi, Liu Zheng, Zhou Yanfang: Urban Garbage Disposal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2003, Journal of Environment Science. 15(4):531-540 (EI 收錄)

Yuan Jiang, Muyi Kang, Qingzhu Gao, Lihuan He, Min Xiong et al. Impact of Land Use on Plant Biodiversity and Measur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 A Case Study in Hilly-Gully Region of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 2003,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12 (10): 2121-2133 (SCI 收錄)

劉全儒,康慕誼,江源:北京及河北植物新紀錄(II)。2003,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9(5):674-676

周燕芳,江源,康慕誼,吳文斌,熊慧波: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狀況預測。2003,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下半月):33-36

2002年

江源,康慕誼,張先根,周燕芳:生活垃圾資源化與減量化措施在中國城市居民中的認知度分析。2002,資源科學。24(1):15-19

江源:中國城市環境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對策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新政策的可導入性分析。2002,管理世界。第二期:65-73

江源,高清竹,何立環,王家驥:基於Landsat-TM數據的農牧交錯帶景觀結構研究——以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為例。2002,套用生態學報。13(4):403-408

江源,趙海霞,常玉濤:人類活動對東靈山山頂草甸植被景觀的影響及其保護對策。2002,地球科學進展。17(2): 235-240

趙海霞,江源,劉全儒:城市土地利用對植被特徵的影響。2002,地球科學進展。17(2):247-253

高清竹,何立環,江源,王家驥:農牧交錯帶典型區農業用地和牧業用地互動關係研究。2002,地球科學進展。17(2): 209-214

何萍,王家驥,蘇德畢力格,李京榮,江源,孟令堯:海河流域生態功能區域劃分研究。2002,海河水利。2002(2):8-11

江源,熊敏:賀蘭山植物物種資源構成的垂直分異。2002,資源科學。24(3):49-53

董世魁,江源,黃曉霞:草地放牧適宜度理論及牧場管理策略。2002,資源科學。24(6):35-41

高清竹,何立環,黃曉霞,江源:海河上游農牧交錯地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變化。2002,自然資源學報。17(6):706-712

蕫世魁,胡自治,龍瑞軍,康慕誼,江源:高寒地區混播多年生禾草對草地植被狀況和土壤肥力的影響及其經濟價值分析。2002,水土保持學報。16(3):98-101

袁利平,江源:北京市區道路兩側土地利用對表土層重金屬污染影響的研究。2002,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2卷(總第62期):45-47

熊惠波,候會喬,江源等:扎魯特旗土地利用變化及其驅動力分析 2002, 農村生態環境,18(3):5-10

2001年

江源:測定溫度的轉化糖方法及其在景觀生態學中的套用。2001,生態學報。21(1):28-33

江源:城市生活垃圾收費中的問題與對策。2001(6),科技導報。156期:55-57

康慕誼,江源:生態區評價研究的興起與發展。2001,第四紀研究。21(4):337-344

Jiang Yuan, Manfred Meurer: Die Steppen Nordchinas und ihre Belastung durch weide- und landwirtschaftliche Landnutzung.

2001, Geographische Rundschau. 53(10): 48-52.

江源,Manfred Meurer:德國南部落葉闊葉林下常見植物的光適應性研究。2001,植物學報。43(9):960-966 (SCIE 收錄)

江源,趙生才,孫成權:地球-生命耦合系統:生物圈動力學和全球環境控制 —德國未來15年超大型科學研究計畫“地球工程學”研究的重要領域。2001,地球科學進展。16(6):877-884

2000年以前

康慕誼,江源,石瑞香,2000:"中國東北樣帶(NECT)1984-1996土地利用變化分析",地理科學。20(2):115-120

Jiang, Y., Kang, M. Y., Liu S. et al.: A Study on the Vegetation in the east Side of Helan Mountain. 2000, Plant Ecology. 149 (2): 119-130 (SCI 收錄)

江源:植物群落對景觀溫度特徵指示作用的研究。2000,植物生態學報。21卷5期:523-527。

江源,M.Meurer:效應溫度及其在山地植被景觀研究中的套用展望。2000,地球科學進展。15卷6期:644-648

Kang Muyi (康慕誼), Jiang Yuan (江源): On the Discordant Urban Development in Xi'an City. 1999,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9(2):113-119

江源,劉碩:城市土地利用下的植物物種資源特徵分析。1999,自然資源學報。14卷4期:359-362

江源:歐洲農田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研究進展。1999,資源科學。21卷5期:53-56。

江源:解決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系統工程思路。1998,科技導報。117期:8-10。

江源:城市系統工程與城市生活垃圾出路。1997,燎望新聞周刊。第29期:19-20。

田連恕,江源:賀蘭山的灰榆疏林與灰榆疏林草原。1992,寧夏大學學報。13卷1期:63-70

雷明德,江源:陝北草原的類別和草原區界。1991,《黃土高原環境資源開發》專集,陝西人民出版社

江源:寧夏賀蘭山主要旱生植被種類組成及植被資源的保護利用。1990,乾旱區資源與環境。4卷3期:63-70

江源,田連恕,雷明德,康慕誼:賀蘭山東坡低山區植被種類組成區域分異與植被性質分析。1990,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學報。14卷1期:46-54

江源:主成分分析在植被演替研究中作用的探討。1989,西北大學學報。19卷1期:91-96

Jiang Yu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eromorphic Vegetation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Helan Mountain.1989,《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78-80; Huhhot, China

江源,康慕誼:影響陝北黃土丘陵區草場質量的地理因素及草場改良利用的探討。1988,中國草地。43卷5期:9-14

康慕誼,田連恕,雷明德,江源:子午嶺南段植被特徵。1987,《黃土高原地理研究》專集:153-166。陝西人民出版社

專利

1.江源, 彭秋志, 任飛鵬, 黃曉霞, 丁佼, 康慕誼.一種基於水生態功能的流域分區方法: 中國, ZL201510500790.4. 2016-10-26.

2.江源,朱文泉,鄭周濤。淡水生態系統生態健康評估軟體。2013年6月22日

著作

1. 趙會宏,鄧利,劉全儒,郭東生,江源:東江流域魚類圖志。2017,科學出版社,北京

2.於明,劉全儒,郭雪菲,張永夏,江源:東江流域藻類圖譜。2016,科學出版社,北京

3.江源,廖建宇,劉全儒,康慕誼等:東江河流生態健康評價研究。2015,科學出版社,北京

4.史培軍,於德勇,江源,王靜愛,徐宗學:景觀城市化與生態基礎設施建設—以深圳為例。2012,科學出版社,北京

5.江源,顧衛,陶岩,晏曉林等:道路生態影響與公路邊坡植被恢復生態研究。2011,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

6. 顧衛,江源,余海龍,沈毅等:人工坡面植被恢復設計與技術。2009,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

7. 江源,劉全儒,張文生,康慕誼:西部開發建設中生物多樣性及植被資源保護與管理。2008,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

8. 武吉華,張紳,江源,康慕誼,邱楊:植物地理學,第四版。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市精品教材)

9. 江源,劉運通,邵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推進循環經濟的前沿領域》。2004,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

10. 史培軍,江源,王靜愛,梁進社,李曉兵、陳晉、陳雲浩、何春陽:《土地利用/覆蓋及其生態安全影響機制》。 2004,科學出版社,北京

11. 雷明德、田連恕、王維岳、江源、康慕誼:“ 1:100萬陝西植被圖” —何妙光等主編《中國植被圖集》。2001,科學出版社,北京

12. 雷明德主編:《陝西植被》。 1999年,科學出版社,北京。(完成部分章節)

13. 田連恕、雷明德、江源、康慕誼:《賀蘭山東坡植被》。1996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呼和浩特

14. JIANG, Y. (1995): Kleinrämliche Variation der Vegetation und ihrer Standortbedingungen im Pfannwald und in Teilgebieten des Streitwaldes (Kraichgau). - Karlsruher Schriften zur Geographie und Geoökologie, Institut für Geographie und Geoökologie der Universität Karlsruhe. 145 S.; Karlsruhe, Deutschland.

榮譽獎勵

2002年 獲得北京師範大學科研成果獎勵“城市生態與環境管理”

2004年 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城市生態學課程教學及教材建設”

2004年 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植物地理學精品教材建設”

2006年 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西部地區公路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對策研究”

2006年 獲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三等獎“內蒙古乾旱地區公路邊坡生態恢復套用技術研究”

2007年 獲得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公路路域生態工程技術研究”

2007年 獲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生態環境質量評估技術與典型地區研究”

2008年 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突出實踐環節,鞏固基礎理論的課程體系建設—植物資源學實習與實驗建設”

2009年 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教學名師獎

2009年 獲北京師範大學錢媛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2009年 獲北京市優秀教師

2009年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及其生態影響機制”。獲獎人:史培軍、李曉兵、江源、王靜愛、何春陽等(教育部獎勵)

2012年 北京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交叉學科高質量人才培養—自然資源學科與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獲獎人:史培軍、李曉兵、江源、李強、劉學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